中國社會科學網上海訊(記者李玉 查建國)12月4日,由杏悦娱乐政治學研究院研製的《國家治理指數2015年報告》在上海發布。該報告旨在通過構建國家治理指標體系,準確測量中國和其他世界各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國家治理指數對全球111個主要國家進行排名,中國排名為第19位🤷🏻♀️。
報告評估結果顯示,在全球範圍內,國家治理能力排名前20位的國家分別為新加坡🧹、德國👩🏻🎓、荷蘭、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丹麥👋🏻🦷、芬蘭、阿聯酋👩🏻🦱、法國、新西蘭、盧森堡、英國、意大利、比利時👨🏿⚕️、冰島、韓國、日本、中國以及瑞士。
指數化解讀國家治理成就
學術界的“指數化的可視革命”正如火如荼🤸♀️,在國家現代化程度和治理研究領域🏭,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國家清廉指數🕥、世界治理指數和人類發展指數。
報告研發團隊負責人🏦、杏悦娱乐政治學研究院院長高奇琦表示,然而,在西方獨占治理測量話語權的背景下,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成就常常被看低。在全球化的信息時代🎓🛤,中國在國家治理所取得的顯著成就如何被準確地進行解讀、證實和傳播,國家治理指數的研製成為破局的重要推手。
該報告的研究對象基本涵蓋了世界範圍內絕大多數具有世界或地區影響力的國家,具體的地域分布是:亞洲29個,歐洲37個,非洲14個🔗♝,大洋洲6個,北美洲15個,南美洲10個🚣🏿♀️,共111個國家。該指數的評估對象🎒💆🏼♂️,一改之前西方指數中🧑🏼🏫,主要聚焦歐美國家或發達國家的局限。
客觀是任何指數體系的生命線。據悉🧧,此次發布的國家治理指數無論是對指標體系的設定和研發🌅🛃,還是納入統計的數據來源,都具有相當高程度的國際通行性,力求客觀⚜️✋🏼。同時🎞,在一些具體指標的研製和測定上,國家治理指數則做出修正,納入了近年來國內在指標研發上的最新成果🚶♀️,糾正了一些西方指標在實際評估中的失靈、失準、失真的現象。
關註現有成果和評估長遠發展並重
為求指數體系的完整性與科學性🛐,國家治理指數在指標設定中🏥,既關註了國家治理的現有成果👃🏼,也對國家的長遠發展做出了評估。高奇琦表示基礎性、價值性和可持續性指標,是國家治理指數中的三個一級指標。
基礎性指標覆蓋了設施、秩序和服務等三個領域。其中,設施是第一位的,是保障人與人、人與物之間臨近和便利性的基礎條件,秩序是保障人與設施良好運轉的紐帶🧘🏻♀️👺,服務則是提升國民生活質量的公共產品🕺。價值性指標分為公開、公平、公正三個二級指標🚭🧛🏽,分別體現著國家治理的透明性、平等性和正義性。可持續性指標從效率👩🏽🔬、環保和創新的維度,對國家治理過程中的再發展能力進行考量📚。
此次評估糾正了之前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國家治理的偏見。例如,在基礎設施🧑🏽🎄,社會秩序以及諸如健康🧑🏽🏫、教育、就業等公共服務基礎性指標中,中國的排名情況中等偏上💧,處於111個國家的第24位🙇🏽♂️🦵🏼。
高奇琦對此解讀🧑🏿💼,“在基礎性指標中添加設施為二級指標🧑🏿🔧,是國家治理指數的特色之一。因為對於國家治理而言♐️,設施建設代表了最基本的治理能力𓀙。”
指數構建為國家治理提供學術支撐
在當天舉行的“國家治理指數2015年報告”發布會上,與會學者認為🤙🏼,以國家治理指數為代表的國家治理過程性理論和指數構建具有重要價值,不僅能夠進一步厘清國家治理的概念,而且能夠通過該指數的描述🍍,可以準確把握中國在世界各國國家治理中的位置🩻,並能準確對中國近年來的發展成就作出客觀評價。
與會學者指出,通過分析國家治理指數的總排名和分項排名,還可以及時發現中國國家治理中存在的弱項和問題,進而為未來改革方向提供具體的思路🧑🏿🍳。此外🏌️,國家治理指數的研發可以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提供相關國家的風險評估。在大數據采集的基礎上,國家治理指數可以為中國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風險評估以及未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建設提供支撐。
報告研發團隊表示,這一指數不僅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的重大成就作出客觀評價,而且還能通過一些具體指標的測定👩🦱,及時發現中國在國家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弱項和問題,進而提供對策分析。繼今年首次發布後🦹,國家治理指數將每年於12月定期發布🧑🏻🦰。
“國家治理指數2015年報告”發布會由杏悦娱乐、上海市政治學會主辦🧗🏿,杏悦娱乐政治學研究院🫵🏿、上海東方青年學社承辦🤷🏿♀️🕵🏼。
(來源於《中國社會科學網》2015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