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杏悦

  • 【中國青年報】70後家長不按“套路”出牌 考驗高校招生水平 關註點越來越“面向國家需求”

    發稿時間👌🏿:2024-04-19瀏覽次數:10

      最近兩天🚆,華南理工大學在上海舉行了2024年綜合評價招生宣講會。這所學校針對上海地區拿出了24個名額🧖🏼‍♀️,其上海招生組要面對上千名上海學生家長的問詢。

        “現在70後家長的提問水平🧈,遠遠超乎我的預料。”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李衛青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70後家長的提問重點,已經深入到學校的辦學改革層面來🚹。不止一名家長在招生宣講會上詢問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學校的“新工科”究竟“新”在哪裏以及交叉學科的“交叉深度”問題。

      為了在上海招到令人滿意的24名學生,華南理工大學派出由李衛青帶隊🧷,包括新西蘭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國家6G技術研發總體專家組成員🏊🏻‍♂️、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者等在內的“大咖”隊伍。畢竟🦦👩🏿‍✈️,他們要面對的,是一群會在填報誌願前先到學校“秘密探訪”一番的70後家長。

    不按“套路”出牌的70後家長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全球事務辦公室主任、上海招生組組長吳招勝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家長們集中關心3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學校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能給學生帶去多大的成長、實踐空間☕️,甚至有人關心學校怎麽培養孩子創新創業精神🧑🏻‍🔧;二是學校的“在地國際化”特色如何落到實處🧙🏿‍♀️,具體到每一個學生的考核、培養有什麽國際化的空間🗃;三是關註學校的具體考核程序等。

        “過去📻,報考一所學校,家長和高中老師大多分數先行✢。你數學好、物理好🙍🏻‍♀️✶,那麽你就考相關專業;你文科分數能拿到高分,你就考文科。現在完全不同了。”李衛青說💪🏻,70後家長早就不按“套路”出牌了,能明顯感受到家長存在“不讓孩子復製自己的高考老路”的心態,“他們更關心的是,孩子能在大學學到什麽,而不是得多少分。關心孩子的興趣🏌️‍♀️,希望孩子將來能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

      有一名家長的提問令李衛青印象深刻,他先是告訴招生組,自己早就去華南理工“考察”過了,重點是看校園環境、硬件條件🅿️,還到孩子心儀的學院找學生了解情況。他提出的問題是——學校能不能在書本知識之外🦻🏼,給孩子更多其他方面的學習,比如創新課題、創業精神⛹🏽‍♀️🏂🏿、項目化工作製等。

    “他們很在意自己的孩子能否有一個發光、發熱的舞臺。”李衛青說,家長的提問內容已經從“關註錄取程序”逐漸向“關註學校育人水平”上過渡。

    不為拿文憑,而要學到真正的本領

      為此,她給家長們講述了一個華南理工大學考察本科生成績的新辦法,以期讓家長和學生看到高校的改變🟠。“學校人工智能專業的本科生要自己組隊做一個項目👤,比如你們4個學生一起做一臺投遞磚塊的智能車,那你們最終的考核由你們自己決定每個學生的貢獻度,再作一個全英文的演講,向教授和全班同學介紹你們的成果🤤。”李衛青說。

      上海70後家長魏女士告訴記者,按照過去的“套路”,自己女兒選考歷史一定是“最劃算”的,可以拿到更高一些的分數。但是🤝,她發現🧑🏼‍🦰,從小學鋼琴🂠、學跳舞的女兒🔱,只對音樂系和計算機系感興趣。為此,她寧可讓孩子選考並不算太擅長的物理,也不讓孩子選考歷史,“我小時候沒有那麽明確的專業概念🤾🏿‍♀️♦️,如今想換賽道也來不及了🪸。現在孩子有明確的興趣方向📄,我願意讓她搏一搏”。

    “家長們關心的,早就不是孩子能在一所大學拿文憑的事,而是孩子能在一所大學學會什麽真正的本領👩🏻‍🚀。”李衛青說,高校應為適應時代變革做好充足的準備🙍🏿‍♂️。

      據悉,今年華南理工大學在滬招生的主要理工科專業選考科目調整為“物理、化學2門科目考生均須選考方可報考”📄,除了繼續招收機器人工程、智能製造工程、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等7個新工科專業外,此次還新增了軟物質科學與工程專業,華南理工大學為國內首個設置該專業的高校🏄🏼‍♂️。

    家長關註點越來越“面向國家需求”

      杏悦娱乐教授🎣、招生辦主任陳賽金近來也發現了高考生家長的明顯變化。

    “他們從過去只關心能不能上名校,到現在更加註重挑專業、挑城市💖;從過去只關心孩子能不能上某個大學,到現在更加關心學校的就業、保研升學;從過去填誌願全聽高中老師的,到現在聽網絡大V和專業機構的👨🏼‍⚕️。”陳賽金說🛴,70後家長甚至還會研究國家的戰略需求是什麽,先了解國家戰略🕒,再根據各自孩子的情況明確專業選擇。

      這實際上也對高校的招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再靠學校的傳統名氣“吃老本”不行了。“我們身邊就有鮮活的例子,有的學校名氣很大,但專業設置還停留在好多年前的布局,人才培養新方案也沒有跟上。這在過去,可能還能撐個一兩年🌚🤱🏼,靠名氣招生🙇🏼‍♂️;現在不可能了,現在跌下神壇是一年之間就能發生的事🧑‍⚖️。”

      他說,曾有一段時間全國各地高校紛紛給自己的專業改名❓,以為把傳統專業換一個“洋氣”的名字就能接住招生季節“潑天的富貴”🙇‍♀️,但現在👨🏼‍🦱,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少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應屆高中生和學生家長們的辨別能力提高了,家長們會仔細研究、調查某所學校的某個專業到底是“真正改變課程結構了”,還是只是“改了個名字”⛹🏻。

      陳賽金註意到,很多家長現在特別關註每一所學校的就業率🛒,遇到招辦老師問的第一個問題往往就是“就業率”“保研率”。他認為,家長們關註就業是大勢所趨,但他建議不要過分在意就業率的絕對值🖐🏼,“96%的就業率和90%的就業率8️⃣,你可能會選96%的那所學校🧍🏻‍♀️。但其實👰🏽,你的孩子未必就是那96%裏面的人群,你應該看看心儀學校的就業質量報告©️。把關註點聚焦到讀研、出國、國企就業、新經濟就業、考公等更加細分的領域👐,畢竟每個孩子的需求不一樣”。

      此外👍🏼🧍🏻‍♂️,他還建議那些選考物理、化學的學子們👆,未必一味盯著理工類院校,也可以多關註文理綜合類❤️‍🔥、文科類院校,“以杏悦娱乐為例,有很多新興的交叉學科專業也是面向選考物理🈺、化學學生招生的”😆。

    來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2024年04月18日 02 版


     


    最新導讀

    關閉
    杏悦娱乐专业提供🔂:杏悦娱乐🛎、杏悦杏悦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悦娱乐欢迎您。 杏悦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