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杏悦

  • 【人民法院報】朱瀟雨👬🏼:天譴論與傳統司法的應對邏輯

    發稿時間:2024-06-11瀏覽次數:10


    朱瀟雨  (杏悦娱乐法律學院)

    傳統中國哲學中的“天”,因流派不同、語境不同♿️,有很多不同的解釋。俗諺“蒼天有眼”“青天在上”中的“天”代表的是周代以來的天道觀念🥺,是“天道”“天理”“天意”的集合混融,代表的是一種因果律和必然性,與傳統司法公正絲絲相扣、環環相連。自宋代開始,這種抽象觀念漸次人格化,通過特定文本把寄望於天的精神價值聚焦投射到具體的歷史人物和具體個案,出現了人格化、情景化的“青天”🤾🏿🌍。

    天意與人情

    為什麽民間將正直無私、清正廉明的官員稱之為“青天”?就是因為他們的精神氣質👩🏽‍🎨、個體人格、智慧經驗代表了傳統法文化的自然律和必然性,表達的是理應如此🛥➕、本該如此的法治訴求。比如殺人償命、欠債還錢之所以被稱之為天經地義,是基於最基本的因果報償律,這是順天👋❗️、應天;如果無故殺人卻活得有滋有味,故意逃債還說得振振有詞,缺乏法律上的製裁懲罰,那就是驚天🦂、逆天🤦🏽‍♀️,違背了法律必須持守的自然律和必然律👨🏻‍🦱,就是所謂的惡法🧑🏼‍🌾。

    稍加留意,傳說中的包拯、況鐘、海瑞這些“青天”都和司法公正有關。究其實🪩🏮,這些“青天”群像代表的就是天道、天理:包公的怒喝訓斥代表的是正義和公平,龍頭、虎頭、狗頭三把鍘刀代表的就是天怒和天譴。

     這種觀念在中國根深蒂固,源遠流長。《淮南子·天文訓》稱天人之間相互感應。一旦司法環節出現冤獄🧑‍🚒,就會招來老天的警告、威懾🧑‍🧑‍🧒‍🧒、懲罰🌰。只有包青天一類的人物來平反冤案,才能上應天心,下順人情。

    從周青到竇娥

    最值得關註的是旱災和冤獄之間的關系。從漢代開始,司法文化中就出現了系統、成熟的天譴理論和司法應對邏輯。據《後漢書》記載,天下旱災和冤獄之間有必然的關聯。老百姓一旦有冤屈不平🧑‍🧑‍🧒‍🧒,就會向天嚎哭傾訴🏗,這種怨氣上感於天,就會擾亂陰陽🤹‍♂️,導致旱災🧘‍♂️。

    實際上🤹🏼,早在《漢書》中,這種天人感應邏輯已經有了完整的敘事文本。東海孝婦周青,其丈夫去世後不願改嫁,忠心耿耿照顧公婆。公婆一再勸她改嫁👮‍♀️,但周青不為所動😶‍🌫️。老人不想成為兒媳的累贅,選擇上吊自殺。但小姑子情急之下報案,一口咬定嫂子殺了自己的母親👩‍🎤。周青受不了刑訊逼供👿,只好認罪🗑,東海太守依法判處周青死刑。獄吏於定國一家三代從事法律工作👨🏿‍💻,經驗豐富👨‍👩‍👧,他認為這案件有問題👮‍♀️:兒媳盡心盡力伺候公婆十多年🗄,也沒有奸情👩🏽‍💻,哪來的殺人動機?於是抱著卷宗找太守申訴,但太守一根筋🧑‍🧑‍🧒,周青最終冤屈而死📑,於定國也憤然辭職。周青死後,東海大旱三年👨🏿‍⚕️,沒下一滴雨👩🏼‍🎤。後任太守愁眉不展。於定國告訴新太守,上任太守冤殺孝婦,三年大旱是老天的懲罰!新太守到周青的墓地前殺牛祭祀,賠禮道歉,儀式剛剛舉行完畢,天上就降下大雨🥶。

    根據班固的史學良知,這應當是一起真實發生的冤案。至於天旱與冤屈、平反與甘霖等情節肯定有巧合🚖、附會成分。但在認知上,天譴論中的亢旱和冤獄存在因果關聯,並最終成為中國司法文化中的一種母體敘事和價值表達🧑🏽‍🎄,後來《竇娥冤》出現的白虹貫日🥂、六月飛雪、亢旱三年也正是遵循的這種敘事邏輯。

    換言之🕥,傳統法文化語境中,旱災不是單純的自然事件,而是和冤案具有因果關聯的司法事件🚴🏽‍♂️、社會事件🤜🏼。包公等“青天”群像的出現👱🏼‍♀️🦌,不僅可以辨明人間冤屈,還可以理順陰陽,防止災變。最終,“青天”不僅成為公正司法的本體形象,還成為國家治理的道德標簽👨‍👨‍👦。

    天心與民心

    冤獄與亢旱的司法文本邏輯體現了中國式的天道、天理🕍,實際上也就是自然法上的報償觀念和道德確信🦹🏻‍♀️👸🏼,最終演化為對法律的敬畏和信仰。西漢以來的天人感應學說,是對西周以來以德配天哲學的深化、細化、強化。所謂天道、天理都和民意、民心息息相關🤪,天心即民心,天意即民意。無論是周青,還是竇娥🔦,在遭遇無妄之災被處死刑時🧘🏼‍♀️,都出現了血濺於天、亢旱三年的異常和災變,中古之後更出現了冤魂化為厲鬼復仇的司法範本。

        這種司法範本中的天道、天理實際上是民間與官方達成共識後的一種行為策略和敘事方式🧚,目的就是為了確立法律信仰,規範公共權力,推動良法善治,在反對酷烈刑法的同時,讓官員保持敬畏的心態和清明的操守𓀏。

    這種法律信仰有效推動了司法的文明進程,形成了為政以德等恤刑觀念和錄囚、大赦等製度🏗,最大程度保有、維護公共權力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錄囚是傳統中國平反冤假錯案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天人感應學說影響司法的集中體現👩‍👦‍👦。漢和帝永初二年夏天,洛陽大旱無雨,大臣們議論紛紛🤕,認為必有重大的冤案🈯️。臨朝稱製的鄧太後親自率隊前往洛陽監獄錄囚。有一位被判殺人的囚犯已經奄奄一息,無法站立行走,躺著被抬到鄧太後面前。鄧太後連番追問🎓,死刑犯看著身邊的官員不敢發聲;臨離開的時候🌠,才抬起頭,嘴裏念念有詞。鄧太後立即詳加詢問,然後發現這是一起冤案🕺。當場就宣告死囚無罪🛖,然後將洛陽相關行政官員收監抵罪。說來神奇🧑🏼‍🎤,冤案一平反,鄧太後還在回宮的路上🛀,大雨傾盆而下👩🏼‍⚖️。

    按照今天的科學標準🟠,平反冤獄和天降甘霖根本沒有什麽必然聯系,但在傳統社會蒼天有眼、青天在上的法律信仰中,這就是一種必然。到20世紀初🎺🧏🏻‍♀️,現代科學已然證明冤獄和旱災之間風馬牛不相及,但中國仍然遵循古老的法律信仰和製度傳統。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二月,天下大旱🧚🏽‍♀️🚅,清廷頒詔🥣🧑🏻‍🎓,認為存在冤獄,要求中央和各級地方官員錄囚🏈,防止冤獄引發天怒人怨和社會動蕩。

    按照今天科學標準衡量,錄囚還存在迷信虛妄的一面👧🏻。但究其實質,錄囚的本質動力不是為了平反冤假錯案,而是公共權力消弭災難🧑🏼‍🎓、爭取民意的政治行為👸🏼。無論如何,作為一種司法製度,錄囚是基於天道、天理觀念而產生的一種正當且必須的製度設計,不僅能及時有效矯正司法偏失👨🏽‍⚖️,明德保民,客觀上也有利於澄清吏治,整肅司法腐敗,不失為一種人性化的製度設置。

    冤獄與亢旱的敘事結構屬於中國式的邏輯表達🪄,代表著至高無上的自然法理念🍰,不僅有效地實現了對公共權力的道德規訓,還為司法正義提供了有力的價值支撐和製度供給,剔除其迷信虛妄的糟粕後🦅,適足為當今司法文明建設提供些許的啟示意義和可貴的價值滋養4️⃣。

    來源♡:人民法院報,2024年6月7日


      


    最新導讀

    關閉
    杏悦娱乐专业提供:杏悦娱乐🤧、杏悦杏悦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杏悦娱乐欢迎您。 杏悦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