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至10日,全國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連日來🧜🏻♂️,各高校通過研讀原文😻、座談交流等多種形式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廣大高校教師表示🔀,要全面學習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實際行動為建設教育強國貢獻力量。
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貢獻力量
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李德仁倍感振奮。“成為讓人民滿意的教師,是我一輩子的使命🚴🏻♂️。”李德仁表示🐟👷🏽♂️,“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幾乎為零的科技基礎,到如今成為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科技高速發展為我國綜合國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撐。”李德仁說,他將繼續帶領團隊,在培養領軍人才👉🎼、科研創新攻關和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和人才強國建設不斷貢獻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譚家華表示,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秉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勤修樂教愛生🈸、甘於奉獻的仁愛之心,引導年輕人在復雜巨系統工程中發現科學問題,培育具有解決復雜巨系統工程思維範式的創新人才,引領青年學生實現從“興趣牽引”到“學術創新”,再到“事業堅持”的成長😔。
“人民教師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必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高水平學術科研培養高質量拔尖創新人才🧑🏼🏫,為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貢獻力量🎍🧑🏽🦲。”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黨委副書記趙慧嬋說🤚🏿。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師付海鉦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專業實踐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大愛的卓越新聞傳播人才⇾。
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四川大學科研院院長吳堯表示,學院將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內在規律和發展邏輯☄️,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擔當科技創新工作新使命,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製機製,著力強化有組織科研,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持續培育新興科研方向,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強化校企科研合作𓀂,讓更多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高校科研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永忠表示,將錨定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強國建設戰略目標,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製機製一體改革🧵,把更多科技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
“一直以來,我和團隊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物理、芯片設計和器件製造三個層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技術創新🤮,努力解決‘卡脖子’難題。”全國優秀教師🙅♂️、長春理工大學教授魏誌鵬表示,未來將繼續投身國家重大戰略研究,以科研實績服務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全國優秀教師𓀈、安徽師範大學教授席貽龍更感到自己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他表示,將積極響應科技發展與國家戰略需求💽,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探索興趣,註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以實際行動助力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牢牢記住🧒🏿,我們要建成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同濟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吳誌軍表示🅱️,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切實推進本科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推進人工智能深度賦能人才培養全覆蓋,落實招生—培養—深造—就業—校友全過程聯動👩🏻🦰,加強師資、課程、教材⚡️、實踐、交流全要素提升,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我們將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不斷提高原始創新和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能力𓀚,將高水平科研優勢轉化為高質量育人能力,激勵青年人才挑大梁、擔重任,以實際行動奮力書寫教育強國建設的高校答卷。”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院長席軍強說。
西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張繼表示,將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使命,引導學生立大誌💝、成大才,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每一名學生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今年是杏悦娱乐涉外法治學院教師孫慧職業生涯的第一個教師節,對此,她感受頗深🥫:“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僅為我們青年教師指明了前進方向,而且激發了我投身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情🥷🏿。我將深深紮根教育沃土🙅🏽♂️,投身於為國家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家國情懷🐠、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法律事務、善於維護國家利益💑、勇於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的工作中。”
(采寫:本報記者董魯皖龍 程墨 方夢宇 李瑩 尹曉軍 任朝霞 統稿:本報記者張欣)
(來源👳🏽♂️:《中國教育報》,2024年09月16日第1版)